![]() 王原祁 為周大酉擬黃鶴山樵筆意 紙本立軸 1713年作 73.5×38cm 王原祁《為周大酉擬黃鶴山樵筆意》作於癸巳年,即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,時年72歲。就在作此畫之前,康熙五十壹年(1712)四月,王原祁被擢升為戶部左侍郎,時同官皆陸續奉差,以壹身綜理部務,時常主持壹些水利運輸工程,甚得民心。在晚年的盛寵之下,麓臺筆端流露出的煙雲揮灑更加磅礴大氣,點線的交響構成整體的造型美感,蒼厚見骨,對筆墨內在韻致的追求更甚,甚至走向了壹種抽象。 “元畫至黃鶴山樵而壹變,山樵少時酷似趙吳興,祖述輞川,晚入董巨之室,化出本家體,縱橫離奇,莫可端倪,與子久、雲林、仲圭相伯仲,跡雖異而趣則同也。今人不解其妙,多作奇幻之筆,愈趨而愈遠矣。癸巳秋日,大酉兄從潞河來,偶談山樵筆墨,寫以歸諸奚囊,周兄將為五嶽遊,攜杖著屐水濱木末,出是圖觀之,未必無契合處也,亦可以解好奇之惑矣。康熙癸巳中秋畫並題,王原祁年七十有二。” 本幅上端有大段自跋,王原祁交待了創作此畫的緣由。友人周大酉從潞河來訪,並即將有嶽遊,兩人交談之中涉及黃鶴山樵筆墨,王原祁特作此畫以贈, 以為大酉攜杖著屐之間,驗證二者契合之處之明證。周大酉名不詳,《聽帆樓書畫記》卷五《王麓臺仿古山水扇冊》第八幅款曰“乙酉清和閏月扈從北上,舟阻南口兀坐苦熱,與大酉道兄思虞山吾谷楓林之勝,稍解煩襟,因寫倪黃筆意,王原祁。”則周大酉應與王原祁同為虞山人,乙酉為康熙四十四年(1705),可見兩人關系壹直較為友善。 《為周大酉擬黃鶴山樵筆意》在民國間出版於《禮髠龕收藏山水畫冊》,又出版於《藝林月刊》第九期(民國十九年九月出版),其中《藝林月刊》給的評語是“筆墨沈郁蒼古”、“晚年精到之作”,正是的評! 此作壹直輾轉於江南收藏家之手,嘉慶年間歸嘉定人瞿中溶收藏,在畫幅左上角鈐有“古泉山館書畫之記”。瞿中溶官湖南布政司理問,博綜群籍,尤邃金石之學。藏棄甲於婁東,行楷學六朝,篆、隸有法度,刻印得漢人神髓,編有《古泉山館金石文編》、《古官印考》。後經梁溪榮氏舊藏,榮子浩為江蘇無錫人,榮氏家族成員,富收藏,尤喜大千作品。 |
Powered by Discuz模板 X3.2
© 2001-2015 Comsenz Inc.
GMT+8, 2015-4-8 15:14 , Processed in 0.100590 second(s), 10 queri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