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國際拍賣網 首頁 藝術拍賣 查看內容

一个炽热的青铜器拍卖市场真的就要来临了?

2017-10-30 16:40| 發佈者: admin| 查看: 714| 評論: 0

摘要: 青铜器作为我国文化的代表,在一方面更能体现更早时期的文明,但是在之前的市场上,青铜器的聚焦程度不如画卷,今年会回到巅峰吗? 今年西泠印社春拍,青铜器《兮甲盘》成为拍卖会上的“眼”。作为青铜时代的国之重 ...

青铜器作为我国文化的代表,在一方面更能体现更早时期的文明,但是在之前的市场上,青铜器的聚焦程度不如画卷,今年会回到巅峰吗?

今年西泠印社春拍,青铜器《兮甲盘》成为拍卖会上的“眼”。作为青铜时代的国之重器,它在拍卖会上极其抢眼,出尽风头。十数年来,北方的嘉德、保利、瀚海、匡时;南方的西泠,书画瓷器玉器漆器杂件的拍卖,单件能有百万千万,已是大业绩。后来动辄上亿,比如最早的张大千、齐白石、傅抱石以及近一两年的潘天寿、黄宾虹。一开始是过亿就成大新闻,攀上高峰,创纪录,后来业界评论家指出:中国艺术品拍卖已经到了亿元时代,这已经不是新闻,而是稀松平常的事了。2016年潘天寿《鹰石山花图》2.43亿元。今年则是黄宾虹《黄山汤口》3.45亿元,达到了近年最佳的一个峰值。回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艺术品文物拍卖初起时的场景,沧海桑田,风云变幻,真堪一叹!

青铜器的拍卖的尴尬

相对于铜瓷玉杂件文物,书画拍卖作为市场主力,这是一个永恒的定位。但最近拍卖场上的新宠,是青铜器。这当然不是明清宫廷中那些俗气的金碧辉煌的皇家口味,也不是宋徽宗时代的仿古金石鼎彝御器,更不是一些小件常用的类似宣德炉、小佛像、案头文房等摆件,而是正宗的商周青铜大器。

青铜器的拍卖,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地步,第一是青铜器多为国之重器,过去文物管制极严,若有精品,符合上拍标准了,又会被有关方面盯住。第二是一旦追溯起来,若是地下出土原物,则所有权归国家,私人不得占有,弄不好还要吃官司。第三是因为政策限制,若是没有来源的和平常水平的旧器,因不易出手而价格甚低,导致市场始终不振。即使香港也是投鼠忌器,只有美国的青铜器市场倒还接受度较高。价高的重器会被盯住,招惹麻烦;价低的平常器又不受待见。如果再加上市场混乱,伪作频出,铜锈剥蚀光怪陆离,手段极其高超,致使敢涉足其间者更少了。以这样的背景看2017青铜器拓卖,会令人感到十分意外,从而感叹机缘出自天意而深不可测。

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香港國際拍賣網

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-AB模板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Powered by Discuz模板 X3.2

© 2001-2015 Comsenz Inc.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Comsenz Inc.  

GMT+8, 2015-4-8 15:14 , Processed in 0.100590 second(s), 10 queri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