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國際拍賣網 首頁 新聞動態 查看內容

“吳冠中”陡成網絡熱詞

2017-5-22 15:10| 發佈者: admin| 查看: 473| 評論: 0

摘要:   雖然吳老生前曾反復交代“不設靈堂”、“不開追悼會”,但虛擬的“紀念園”與“追思會”卻在網上肅穆而熱烈地開幕……  91歲的美術大師吳冠中磕然長逝,掩上人生畫卷,讓全國上下關心美術事業的人陷入無限悲傷 ...

  雖然吳老生前曾反復交代“不設靈堂”、“不開追悼會”,但虛擬的“紀念園”與“追思會”卻在網上肅穆而熱烈地開幕……
  91歲的美術大師吳冠中磕然長逝,掩上人生畫卷,讓全國上下關心美術事業的人陷入無限悲傷中。雖然吳老生前曾反復交代“不設靈堂”、“不開追悼會”,但虛擬的“紀念園”與“追思會”卻在網上轟轟烈烈地展開。
  “網上靈堂”近十家
  據記者統計,目前網民為吳老開設的“網上靈堂”已有近十家,天堂公墓、祭拜網、天堂網等均有專門的“吳冠中紀念堂”,不少網民在上面為吳老“獻花”、“點燭”,表達對吳老的追思。百度貼吧的“吳冠中吧”,壹夜之間增加了壹百多個主題帖,數百人次在上面表達哀思。此外,各大門戶網站和藝術類網站都為吳老開辟了紀念專題網頁,將吳老生前藝術成就做了詳細介紹,吸引了許多追慕吳老的網友留言哀悼。
  各界博文追緬大師風骨
  而壹些與吳老有過交往的人則通過博客來表達哀思。他們當中,有不少是親身受過吳老藝術教誨的畫家。吳冠中的學生楊明義、趙天新等都發表博文將老師的軼事與網友分享,讓大家看到壹個光環之外、有血有肉的藝術家。趙天新更是將1978年至1980年聽吳老授課的筆記原文登在了博客上。“梵高像壹只蛾追求太陽,最後被太陽燒死”、“要咬住自然的血管,吸他的血”等等獨具吳冠中特色的犀利言語,將壹位藝術巨匠深邃的藝術思維展現在世人面前。
  壹些藝術學者也紛紛在博客中緬懷吳老。比如潘魯生。兩年前他曾為吳老在濟南舉行的“藝冠中外”展寫過文章,昨天他將此文發布在博客上,兩年後重讀,感慨萬千。還有不少曾采訪過吳老的媒體人也將自己當年對吳老的專訪貼出,比如柴靜、周文翰等。“硬老頭”的倔強言辭滲透字裏行間,然斯人已逝,言猶在耳,讓悲慟氣氛更深了壹層。
  微博熱衷轉發吳老語錄
  而微博更是網民紀念吳老最有力的工具。至記者截稿之時,新浪、搜狐、網易等網站的微博中已有超過5000人在討論跟“吳冠中”有關的話題。在新浪專門開設的吳冠中紀念板塊中甚至有“關於‘吳冠中’最新微博轉發排行榜”,排名第壹的是來自新周刊的微博,轉發量高達2600多次,全文為“‘中國沒有魯迅,這個國家骨頭要軟得多。所以我講過很狂的話,齊白石是大畫家,我說過壹百個齊白石抵不過壹個魯迅,當然不好比,但我覺得齊白石少幾個對於這個國家關系不是很大,但沒有魯迅,這個民族的心態就不行。’懷有魯迅情結的畫家吳冠中昨晚逝世,享年91歲。”
  記者發現,在微博中,博友們熱衷討論的話題集中在兩點,第壹是對吳老表示懷念,第二是轉發吳老的語錄,其中“炮轟美協”的言論被提及的次數高居榜首。還有博友從吳老聯想到其他文化老人。有壹條轉載量很大的微博,對過去壹年離開我們的文化先驅們進行了統計。短短壹年間,丁聰、任繼愈、季羨林、楊憲益、王世襄、張仃、華君武、吳冠中等巨匠相繼去世,不禁讓人發出“大師遠去,我輩蹣跚”的感慨。
  多個吳冠中紀念展
  將陸續揭幕
  吳冠中去世的消息傳出後,接連兩天,上海美術館三樓的吳冠中畫作常設展館的觀眾比往常多了許多倍,人們通過欣賞吳冠中的畫作來緬懷這位傲骨錚錚的藝術老人。據了解,吳冠中生前已將大部分作品捐贈給各大藝術機構,不少機構都表示今年內將舉辦吳冠中紀念展以示緬懷。
  吳老去世前幾小時還在捐畫。在他去世當日的白天,他的兒子吳可雨代表他前往香港藝術館捐贈了5幅作品,其中4件是今年的新作。目前香港藝術館正在舉辦“獨立風骨——吳冠中捐贈展”,原定於下月4日結束,但主辦方如今決定將該展延遲至8月29日,並且將於8月中旬將裝裱後的5件新捐贈作品在同壹展覽中展出。
  吳冠中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,杭州也是他藝術起飛的地方。去年12月,吳冠中將自己的56件作品和16件收藏品捐贈給浙江省人民政府及母校中國美術學院,並由浙江美術館永久收藏。目前,浙江美術館正在舉行吳冠中捐贈展。該館於11月還將再度舉辦吳冠中捐贈作品回顧展,目前該館正向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借調80余件吳老作品。
  據悉,目前保利拍賣公司正在籌劃給吳老做壹個收藏展,希望借這個展覽紀念吳老並回顧他壹生取得的藝術成就。(梁婷)
  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追憶大師——
  “吳冠中精神”是對中國美術的警醒
  對吳冠中先生的去世,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感到震驚。
  “雖然人老去世是自然規律,但是人們壹直把吳冠中視為壹種藝術精神的楷模,何況他去年的大型回顧展、最新的出版物,都讓人們相信吳冠中是壹個像智慧之泉壹樣的老人,他不斷為我們整理出他的思維、他的睿智以及他對藝術的洞察。”
  “他壹生堅持藝術理想”
  範迪安說,吳冠中先生最可貴的品質是他壹生堅持藝術理想,堅持追求真理,堅持探索創新。“吳先生以畢生的精力探索中西繪畫藝術的結合,創造了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現代藝術風格。他的藝術壹方面是充滿形式美的,壹方面又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,在經典與大眾之間的聯系上作出了巨大貢獻。”
  範迪安說,吳冠中無論在何種條件下,他總是倡導藝術創新,大膽破除陳規,總是憤醜疾俗,敢於吐露真言。他的許多見解和呼籲,是對中國美術的提示與警醒,是壹種事業為公的“吳冠中精神”。
  “他是真的為藝術而來”
  “每壹個接觸過吳冠中先生的人都會非常難忘與他的交往。”範迪安回憶了今年與吳先生交往的幾個片段:
  吳先生今年以來身體壹直不好,經常住院治療。他為數不多的幾次公開露面,就是到中國美術館看展覽、品藝術。他到場不是應酬,而是認認真真看完所有的作品,我陪在吳老身邊,感動至深。
  “純粹而徹底的奉獻意識”
  2009年,180余件吳冠中藝術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等三家海內外公立美術館。這是吳冠中先生藝術作品最大規模的壹次展示。範迪安說,吳冠中對藝術的價值看得透徹。他的捐贈之舉體現了純粹而徹底的奉獻意識。 (據新華社)
  風箏飛得再高也不會斷線
  ——深圳市文聯主席董小明深情回憶吳冠中
  記者致電深圳市文聯主席董小明時,他正準備前往北京參加華君武的追悼會。十天之內中國連失兩大美術巨匠,董小明惋惜地表示:“這真是當代中國美術界的巨大損失。”
  董小明與吳冠中有近三十年的交往,並在後者的言傳身教中大獲脾益。他告訴記者:“吳老有壹句名言:風箏不斷線。意思是,藝術的風箏既要飛得高遠,又不能脫離人民群眾的情感之線。從這句話中,我們能看到他的情懷。”
  “吳老藝術革新的思想時時鼓舞著我。”董小明說。自上世紀九十年代,深圳提出“城市山水畫”課題時,董小明便壹直堅持都市水墨畫的探索。1995年,他創作了壹幅描繪深圳夜景的作品《輝煌》。吳冠中知道後非常贊許。
  自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初期以來,吳冠中便非常關心特區美術事業的發展,他曾多次來深參加活動。在世紀之交,深圳開始舉辦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,吳老知道後非常支持。“雖然當時他由於身體原因沒法前來深圳,但他多次跟我們溝通,非常關心我們學術展的學術主題和作品,還欣然擔任這個展的顧問。”今年這個雙年展已經走到第七屆,已成為深圳壹張閃亮的文化名片。
  董小明滿懷深情地回憶起去年見到吳老的情形。去年是吳老的90大壽。1月份吳老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個展時,董小明特意赴滬去給吳老祝壽,並給他送了90朵玫瑰花。“當時吳老的精神非常好,沒想到時隔壹年……他走了,他的藝術精神卻會壹直屹立於中國畫壇之上。”

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香港國際拍賣網

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-AB模板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Powered by Discuz模板 X3.2

© 2001-2015 Comsenz Inc.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Comsenz Inc.  

GMT+8, 2015-4-8 15:14 , Processed in 0.100590 second(s), 10 queries.